楊浩康 Dr Yeung Ho Hong - 常見疾病資訊網誌

楊浩康 Dr Yeung Ho Hong - 常見疾病資訊網誌

甚麼是角化棘皮瘤 (Keratoacanthoma)?

角化棘皮瘤皮膚病灶圖 - Yeung Ho Hong, 楊浩康

甚麼是角化棘皮瘤:病因、臨床表現與治療策略 — 楊浩康醫生

角化棘皮瘤是一種生長迅速且具有局部破壞性的皮膚腫瘤,通常起源於毛囊的漏斗部。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,但現有研究指出,異常的WNT信號轉導通路調控以及腫瘤抑制基因TP53的突變可能與其發生密切相關。此外,紫外線曝露、化學致癌物質、皮膚外傷以及人乳頭瘤病毒(HPV)感染也被認為是重要的危險因素。

臨床上,角化棘皮瘤常出現在長期暴露於陽光下的面部和上肢,病灶通常呈現單一、圓形的突起腫塊,中心明顯凹陷,形似火山口。凹陷處充滿角質鱗屑,而腫塊的外緣則為平滑且充血泛紅的皮膚。患者可能伴有輕度搔癢和不適感,且病變生長極快,可在短時間內顯著變大。絕大多數角化棘皮瘤屬於良性,但臨床上常常需要與鱗狀上皮細胞癌、基底細胞癌、日光性角化症及脂漏性角化症加以鑑別。

許多患者及家屬常因角化棘皮瘤的“棘皮瘤”名稱而誤認為是惡性腫瘤,實際上這類腫瘤多呈良性,其生長過程可能自行結痂脫落後形成疤痕,但臨床預後無法完全預測。因此,為了確保診斷準確,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進行病理切片檢查,以排除分化良好的鱗狀上皮細胞癌等惡性疾病。實際上,有些病例經過完整的手術切除後預後非常良好,且不會復發。

治療角化棘皮瘤的方法多樣,根據病變的尺寸、位置和危險特徵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。對於小型且無危險特徵的病灶,可以考慮冷凍療法或局部藥物治療;而對於增厚、持續增大或有潛在惡變風險的病灶,手術切除則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。手術切除不僅能徹底去除病變,還能提供組織標本進行組織病理學分析,從而確保診斷和排除其他惡性病變。部分醫院亦採用電灼術或刮除術來處理病灶,這些方法有助於快速改善外觀,但術後可能需要較長的皮膚修復期。

在實際臨床案例中,一位年長患者由於長期暴露於陽光下,面部出現多處類似“火山口”樣的角化棘皮瘤,初期家屬極為擔憂。經過詳細病理檢查確認病變良性後,患者接受了手術切除和局部冷凍療法,結果病灶順利清除,皮膚外觀明顯改善。這類案例證明,通過適當診斷和治療,角化棘皮瘤的管理可取得良好效果。

此外,患者應該注意日常皮膚護理,減少紫外線照射,並定期接受皮膚檢查,及早發現與治療可疑病灶。很多人誤認角化棘皮瘤與脂漏性角化症或惡性雀斑混淆,其實這三者在病理和治療上有明顯差異:脂漏性角化症完全為良性且多見於老年人,外觀更為平滑;惡性雀斑則具有顏色不均和惡化潛力,需密切監控。正確的診斷依賴於專業醫師的臨床評估和病理檢查。

總而言之,雖然角化棘皮瘤常見且大多屬良性,但由於其快速生長和易與其他皮膚腫瘤混淆,早期鑑別診斷及適時治療至關重要。通過綜合應用各種治療技術、定期檢查及日常護理,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和降低惡性變風險,從而保護皮膚健康,提升生活質量。

↑ Back to top